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性能区别(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整理转载

       杀菌剂占整个农药销售份额的26-30%,在杀菌剂行业产品市场份额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位居第一,其次是三唑类系列杀菌剂。也许很多人对甲氧基丙烯酸酯不太了解,但在全球十大杀菌剂销售中,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这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稳居前列,那么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同为甲氧基丙烯酸酯杀菌剂,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和差异化呢?

什么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种仿生杀菌剂,化学结构来看,除绿色部分修饰基团的不同,它们都具有甲氧基丙烯酸酯基团(红色圈出部分)。

       这类杀菌剂的活性基团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 bel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影响酶的脱脂化作用,由于酶的脱酯化使其毒力丧失 ,从而抑制真菌生长。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作用,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并且对环境相对安全,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乙烯含量,提高植物硝化还原酶活性,延缓植物衰老,特别是禾谷类,能提高产量。

嘧菌酯:由捷利康(现先正达)开发,1997年上市。

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第1个上市品种,1996年由巴斯夫上市。

吡唑醚菌酯:由巴斯夫发现,在2001年登记上市。

肟菌酯:由诺华(现先正达)开发,2000年上市。

一、杀菌谱对比

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嘧菌酯在我国25种农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33种病害。

       几乎可以防治所有真菌病害,如对白粉病、锈病、纹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早晚疫病、叶霉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也对大多数真菌都有良好的活性,因为上市时间较长,病菌抗性较大,但对白粉病等特效,醚菌酯在我国15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13种病害。

主要针对白粉病、锈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同样对霜霉病、番茄早晚疫病、苹果疮痂病有一定效果。

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大部分真菌(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有抗菌活性,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目前已用于100多种作物上。且在玉米和大豆上获得登记"植物健康作用"。

几乎对所有真菌性病害又有效果,对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叶斑病、锈病、早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效。

肟菌酯:杀菌谱和嘧菌酯相同,对多数真菌病害有良好活性,不过易产生抗药性,不易单独使用。

针对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效果有特效,其他对锈病、霜霉病、立枯病、苹果黑腥病、立枯病亦有很好的活性。

杀菌谱: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二、抑菌活性对比

       吡唑醚菌酯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真菌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高强抑制能力,一般在菌丝萌发前期作用很大,是最优秀的保护性杀菌剂,虽也具有治疗、铲除作用,但更侧重保护。

嘧菌酯、嘧菌酯、肟菌酯对病菌活性都较强,但在抑菌活性上还是吡唑醚菌酯效果更佳。

活性对比: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三、内吸性对比

嘧菌酯:可引起引起表皮角质层和蜡质层的重新排列,所以不仅能透叶,且能在植物木质部上行输导,内吸性超强,所以可做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

醚菌酯:同样具有很好的渗透及局部内吸活性,可跨层转移,耐雨水冲刷,在植物体内移动较慢。

吡唑醚菌酯:没有内吸输导作用,透叶能力较弱,使得施药后药物滞留于施药部位,保护性和植物健康作用更为突出。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

肟菌酯:具有渗透、快速分布的性能,具有一定的向上的内吸性,也可做茎叶处理。

内吸性: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移动性:嘧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

同样的,抗紫外线能力: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四、安全性对比

嘧菌酯:渗透性极强,一般不要与有机硅、橙皮精油和乳油以及有机磷类农药混用,小苗期也要慎用,在嘎啦、金帅等苹果上极其敏感,嘧菌酯+乳油在上海青上会造成药害。强大的渗透性让防治效果和持效期大增,不过也导致了混配性很差,安全性较差。

醚菌酯:相比来说较为安全,但对某些甜樱桃品种有药害,对其他品种无害,与有机磷农药混配使用有风险。

吡唑醚菌酯:安全性最高,几乎对所有作物安全,但不可浓度过高,与有机磷农药在敏感果树上可能会烧果。

肟菌酯:安全性较高的产品,对大多数作物安全,混配性较好,但在康科德葡萄上容易出药害。

作物安全性: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五、速效性对比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都是呼吸抑制剂,是抑制病原真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最终“饿死”病原真菌。正因如此,病菌死得很慢,药效当然也相对迟缓,所以,这一类杀菌剂的使用时机一定要提前。

而这一类杀菌剂中,如果以保护剂进行预防病害,见效最快的是吡唑醚菌酯,而以治疗剂进行病害防治,见效最快的是嘧菌酯,毕竟内吸+传导都比较优秀。

速效性: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酯≥醚菌酯

六、对某种病菌对比

对常见的白粉病来说,醚菌酯≥肟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因为醚菌酯、肟菌酯有熏蒸活性,对白粉病有特殊作用,所以这两种的药效要好于其他品种,特别是在设施栽培上。

对根茎部病害如立枯病、蔓枯病等,嘧菌酯>肟菌酯>吡唑嘧菌酯,因为这些病害中的侵染病原菌在茎基部,需要内吸性较强的药剂渗透传导经过发病部位,所以嘧菌酯效果较好。

水稻病害中纹枯病: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

稻瘟病:吡唑醚菌酯>肟菌酯>醚菌酯>嘧菌酯。

七、抗药性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属高等抗性风险,且彼此间具有交互抗性(即使用嘧菌酯、醚菌酯、肟菌酯、吡唑醚菌酯、唑菌胺酯、烯肟菌酯、烯肟菌胺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中任何一种,均会同时对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都产生抗性),这也就是近些年普遍反映嘧菌酯、醚菌酯对病害防治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嘧菌酯:每季最多使用3-4次。

嘧菌酯:每季最多施药4次。

吡唑醚菌酯:每季最多使用3-4次

肟菌酯:每季最多施药2-3次。

一般情况下与三唑类杀菌剂一起混配,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等,或者与保护性杀菌剂复配,如:百菌清、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等,或者与其他生物杀菌剂一块混配,如河南康普森白立健、斑立健等。这样既能避免抗药性,又能增强药效。

八、成本对比

根据近几年各厂家报价及使用剂量计算。

用药成本对比是:肟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不过在整体使用效果上,嘧菌酯前两次使用效果很不错,连续使用就一般了

醚菌酯对白粉病、黑星病效果特效,其他就一般了

肟菌酯复配效果非常独特,单独使用抗性起来特别快。

吡唑嘧菌酯广谱性保护剂效果不错,治疗的话真是一般般。

针对目前病害情况,建议复配三唑类或者其他生物杀菌剂一起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新闻中心

NEWS

 

 

 

创建时间:2022-07-07 09:04
浏览量:0